甲醇混动汽车的真的来了吗发表时间:2019-04-15 11:14 作为车主,如果自己的爱车不是新能源车,一定会感叹油价太高,羡慕那些油比水便宜的外国。殊不知,甲醇可是比汽油便宜50%的燃料。 近日,工信部、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《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》,鼓励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发甲醇乘用车等车辆,满足市场需求。甲醇汽车也许又迎来一个新的契机。 甲醇汽车有其无可取代的优越性: 1. 我国原料充足。甲醇为非石油燃料,生产甲醇的原料主要是煤炭、焦炉气和天然气等。甲醇取代常规燃料,将大力度缓解过高的石油依赖,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个煤炭资源大国是具有极具颠覆性的战略意义。 2. 甲醇是单碳燃料,燃烧清洁,污染较低。发展甲醇汽车,非常有利于实现能源的清洁低碳和多元化,保证能源安全,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。 3. 甲醇生产技术成熟安全,原料充沛,成本低廉。甲醇在价格上与常规燃料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,甚至甲醇汽车的日常使用费用要比氢燃料电池汽车还要低。 4. 甲醇汽车技术要求低,比新能源汽车更容易普及。对节约社会成本,节能降耗有着重大意义。 实际上,甲醇汽车已经不是第一次迎来国家政策层面上的利好,早在2012年工信部就曾下发《关于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鼓励甲醇汽车的发展。 为什么,甲醇汽车一再受到“鼓励”,却发展缓慢,处境尴尬呢? 原因在于,甲醇汽车本身具有尴尬的一方面: 1.身份的“尴尬” 甲醇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,不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,不能享受国家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。 2.甲醇本身化学性质的“尴尬” 甲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,而且其本身具有较高的溶胀性与腐蚀性。对汽车上的金属、橡胶、塑料等质地的零部件造成腐蚀和损坏,这一点成为甲醇汽车未能茁壮成长起来的”瓶颈”。 但是,甲醇汽车虽然本身有着“优劣矛盾性”,但随着国家政策在汽车方面对环保的倾斜,正像当年的电动汽车起步阶段遇到的尴尬一样,甲醇汽车或许不再尴尬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 1. 不少大型车企早已瞄准甲醇汽车的远大前景,一直致力于发展甲醇汽车。甲醇汽车技术日臻成熟。 比如吉利汽车,多年来吉利之所以宁愿不赚钱也要持续探索甲醇汽车,极大的收益预期绝非空中楼阁。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就曾经举例说,1公斤甲醇可以发2度电,每公斤甲醇的价格大约是2元左右,相当于发1度电花1元钱,而氢燃料电池发一度电则要5块钱,相比之下使用甲醇汽车的成本更低。 2. 国家 政策红利期已经到了,新能源发展现状,发展甲醇混动更符合国情。 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》第五条指出,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甲醇混合动力汽车、甲醇增程式动力汽车和甲醇燃料电池汽车产品。 电动汽车虽然清洁无污染,但其续航里程这一瓶颈短期内无法逾越,何况电力资源也是在消耗常规资源基础上取得的。如果清洁的甲醇汽车和电动汽车技术结合起来,产生的甲醇混动汽车,由于其相比其他混动更节约的用车成本,将很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新能源车消费水平。 国内某公司生产的 RG Nathalie甲醇混动汽车,新车能续航1200公里,最高车速300km/h,0-100km/h加速仅需2.5秒,直线能把保时捷的918Spyde都给干趴下(加速2.6秒),这真的是相当让人惊艳了。 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初期往往是坎坷的,天时地利已经条件成熟,不能不说,也许甲醇汽车走出尴尬的时机真的到了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环保是当前社会的一大主题,只要能减少环境污染,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。发展能源多元化的汽车生态,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前景。甲醇汽车,曾经尴尬,但甲醇混动汽车,或许很快遍布街头。 |